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殷希栋:一心走路的城市隐居者

来源:艺术大观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19 06:3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18年,殷希栋发起组建“当下禅艺馆”,旨在以各种传统艺术,向内修学,净化身心。除了举办免费的读经班、古琴课、修身瑜伽等公开课,还会组织同修去山水间自在行禅。在他看来

2018年,殷希栋发起组建“当下禅艺馆”,旨在以各种传统艺术,向内修学,净化身心。除了举办免费的读经班、古琴课、修身瑜伽等公开课,还会组织同修去山水间自在行禅。在他看来,隐居是一种生活方式,隐于山野,观山林草木,静修其身;隐于城市,看当下世相,也可悟其中理。

“怀乡病”的隐居伏笔

约访的时候,殷希栋说可以在一场春雨过后相见。“慢”不下来的我没有等到雨天,就去仓促拜访了。

殷希栋的禅艺馆开在某小区居民楼里,进到屋内惊奇地发现钢筋丛林中竟然有如此清净的一方天地:极简的原木家居,古董饰品,盘错在角落里的干树枝,摆放整齐的古琴都透露着一种原生态温情……

禅艺馆里的多数物件都是殷希栋和妻子亲手打造的。从南部山区扛回的木头,打磨后就成了一张桌子,陶瓷花瓶里摆放的也是从山里采回的野草野花。“出去了我就会想家,我觉得外面都没有家里漂亮,这就是花草的魅力。”

旅居城市多年的他一直回味小时候融入大自然的感受,“我对城市经验的描述和判断,带有乡土经验的印记。我永远忘不了小时候父亲给我捏的小泥人。”在殷希栋的精神世界里,他一直在尝试从自然中补偿城市生活的缺失,达到自适,然后以更成熟的心态逐步接受城市:“乡土调和着人类自然的诗性和现代文明的理性之间的矛盾。”

▲在殷希栋看来,隐居是一种生活方式。

想逃回乡村投入自然的“怀乡病”,或许为殷希栋的“隐士”生活埋下了伏笔。

“大学之前,我都是在山东的一个小村子里生活的,每天背着竹篓去野外采集各种花花草草,父亲田间劳动间隙,随手给我捏的一个小泥人我都会把玩很久。工作后,我时常想念小时候那种无忧无虑、田间纯粹的慢生活。”“我还很喜欢认识各种朋友,喜欢跟大家一起修行学习。我们夫妻经历了一些事情后发现,物质对我们来说不是很重要,每天都保持对生活无比的热爱,去做我想做的,去活我想活的。快乐是来自内心的。我们现在就是极简单的生活,一斤米一把蔬菜一两盐就可以过一天。这些都是我开这个禅艺馆的原因。”

所谓“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在殷希栋看来:“野和市,只是场所的不同,有人喜欢山川草木、有人喜欢钢筋水泥,哪来的大小之分呢?”

采访中,殷希栋夫妻二人盘坐在蒲垫上,除了茶杯、一本书与一张纸条再无他物。在他们看来,隐居只是一种普通的生活方式,隐于山野,观山林草木,静修其身;隐于城市,看当下世相,也可悟其中理。

“一个朋友跟我说,每天下班到楼下都会在车里坐一会,公司家里一堆事情扰的他心绪不宁,他说真想逃离这里,一个人去山里隐居。我认为根本原因在他的内心。”殷希栋看来,俗与雅,出世与入世,内心的自由和欢喜才为实在。“只为逃避,山很美,但并不温柔……”

“我认为隐居是内心的归隐。烦恼的根源都是物欲太强,隐居就是抛开这些俗物。若借助自然,更能契合内心。有时候不能跋山涉水也没关系,在城市里也可以和同修们共筑小世外桃源。”

禅艺馆与生活理想

人生中最难求的境遇是远离闹市,在自知中享受孤独,欣赏自我——做个梦呓悠然、清平满怀的遗世独立者,既是一种境界,也是现代生活方式从自由夙愿升华到极致梦想的体现。当然,这个梦想是奢侈和有相当分量的。

2003年,殷希栋在山东艺术学院毕业,国画专业毕业的他开办起少儿书画班,妻子王丽负责招生内勤。

王丽穿着素朴,圆圆的脸蛋不施粉黛,气质优雅。她讲述了曾经的迷失与困惑,“大学的时候殷老师总说以后我们去山里,以山为伴,听听水声看看花草。那时候我老说他做梦。前几年我和他还没有思想统一的时候,内心会有很多恐惧,会担心钱不够用,认为不买房子是不行的。”

“我疯了一样思考如何宣传书画班,如何招生。许多家长提要求,例如来不及接送孩子,价格再优惠一点啊,我都会答应,感觉自己在求人学习。后来我发现那时候的我就算挣了钱也不快乐,为了利益而建立的关系让我觉得有悖良心。”

“一个人真修实学的时候会是一个孤独者。”王丽一直记得殷希栋这句话。“当初办禅艺馆的时候,很多人不理解他,我一开始也不能理解他,后来才开始支持他听从内心。”如今,王丽和殷希栋在禅艺室阅读经典,研修传统文化。童蒙养正,圣功也。他们希望孩子纯真纯善的心田里播撒一粒粒精良的圣贤善种。八岁的孩子被他们送去德州一所传统文化学校学习。

文章来源:《艺术大观》 网址: http://www.ysdgzz.cn/qikandaodu/2020/0919/477.html



上一篇:艺术的心 年轻的心 ——漫画家段纪夫养生之道
下一篇:光的仪式

艺术大观投稿 | 艺术大观编辑部| 艺术大观版面费 | 艺术大观论文发表 | 艺术大观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艺术大观》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