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铣工,雕刻的艺术—记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兵器

来源:艺术大观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19 06:3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首席技师、江麓机电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技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唐银波(王慧崎摄影) 4月下旬以来,在湖南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首席技师、江麓机电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技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唐银波(王慧崎摄影)

4月下旬以来,在湖南省组织的“工匠精神三湘行”活动中,“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第十一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中国兵器首席技师”江麓集团三分厂科研攻关小组组长唐银波先后接受了《湖南日报》《湖南工人报》、湖南卫视、湖南经视、湖南人民广播电台、红网等7家省级新闻媒体集中采访。

面对记者的采访,唐银波用朴素的语言诠释了对工匠精神的领悟。他说,“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内涵,就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专心专注把一件事做到极致。我在技术上能取得今天的成绩,靠的是师傅们手把手地教导,同时也少不了自己刻苦努力。自己在技术上厉害了,并不等于完全成功,应该使身边的人都厉害起来,我们的事业才能不断向前发展。”

临时工成了技能大师

1994年,唐银波考入江麓技工学校铣工专业。铣工,也成了他选择的终生职业。 进入技校之前,唐银波已在江麓集团当了3年临时工。

1991年,唐银波初中毕业来到公司,准备接父亲的班。唐银波想,接班虽然能解决饭碗问题,但不能满足于此,还是学点过硬的技术好。

铣工加工范围比较广,加工类型多。模具、齿轮、涡轮以及不规则的零部件,这些随处可见的机械零部件,或许不少人认为是流水线批量生产出来的,根本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其实不少都是铣工一刀一刀“雕刻”出来的。铣削加工,其实是一门深奥的艺术。

3年孜孜以求,1997年唐银波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江麓集团录取。他到301车间当了铣工。

刚进车间时,看着师傅们将一件件毛坯变为一个个复杂而精密的零部件,唐银波羡慕不已。

师傅对他说:“再完美的设计,也需要人加工出来;别人加工不了,你能够做出来,你就是顶呱呱的人才!”师傅一席话,使唐银波茅塞顿开:在企业,技术水平高才是硬道理。

成为技术顶尖人才,成了唐银波不懈的追求。进厂头几年,唐银波勤于读书、忙于实践,他给自己定下了“勤学、勤问、勤想、勤练”的座右铭。业余时间,唐银波把大部分精力用在了学理论、练技能上。他多次参加各类培训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2002年湖南省国防工业职业技能竞赛,唐银波初露头角,一举获得铣工第一名。

当时技能比赛汇集了湖南国防工业系统最优秀的铣工,唐银波不敢掉以轻心。他拿到竞赛题后并没有急于动手,而是认真分析尺寸,研究消化图纸,精心测量毛坯,设计孔、槽位置,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调动实际操作经验,寻求合理、科学的加工方法和工艺路线。唐银波一举夺魁,获得“湖南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和铣工技师任职资格,成为江麓当时最年轻的铣工技师。

2007年,年仅33岁的唐银波被评为“湖南省技能大师”,成为湖南省当时最年轻的、也是铣削领域唯一的技能大师。

从事铣工工作的22年,唐银波已成长为高级技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唐银波有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绝活:他能利用普通铣床,凭着对刀具和设备的精准控制,在外形不规则、蛋壳厚度仅为0.2毫米的鸡蛋上,铣出一个圆,且不穿破蛋壳内膜。

“点子王”专挑“硬骨头”啃

攻坚克难,唐银波的点子多,被同事称为“点子王”。他那些金点子,往往能解决重大技术难题。唐银波所在的分厂,承担着不少重点生产任务与科研创新项目。

身为公司铣工高级技师、分厂科研攻关小组组长,唐银波自感责任重大。2007年,公司承担了国家某重点工程关键研制项目。该项目一个重要部件——鼓形齿轮,是这个项目的“硬骨头”。

国内此类鼓形齿轮采用专用的设备加工,成本高。由于没有相关的经验借鉴,公司技术部门不知道如何加工,一段时间都没有找到解决方案。公司技术部门联系到唐银波所在分厂。分厂负责人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唐银波。

唐银波认真思考了一会儿说:“应该有把握做得出来。”他反复研究图纸后,最终拿出了一套完整的加工方案。按这一套方案加工出来的产品,保证了产品精度,加工成本大幅降低,完全能满足用户要求。

这种“硬骨头”,唐银波“啃”下的还不少。在唐银波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研发产品展示台上,一件密密麻麻凿有凹槽的薄板特别引人注目。这是他通过自己发明的工具加工而成的航天钛合金板。

文章来源:《艺术大观》 网址: http://www.ysdgzz.cn/qikandaodu/2020/0919/481.html



上一篇:宋庄法庭:将审判雕琢成一种艺术
下一篇:平凡有了非凡的气派

艺术大观投稿 | 艺术大观编辑部| 艺术大观版面费 | 艺术大观论文发表 | 艺术大观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艺术大观》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