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朗诵艺术中意境的综合运用

来源:艺术大观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1-02 07: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播音创作的转化过程中,我们常常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和酝酿从而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再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形之于声。很多时候,这些技巧没有边界,肆意‘驰骋’,就

在播音创作的转化过程中,我们常常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和酝酿从而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再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形之于声。很多时候,这些技巧没有边界,肆意‘驰骋’,就会破坏原有意境。因此,要表现意境的两大基本特征,就需要使得这些技巧与特征对应联系。张颂老师言:“为了对听者负责,我们决不能满足于文字作品的浅显而把朗读单纯变成声音的流动。”[1]有了意境层面的把控,审美意识的超前,好的朗诵自然会紧随其后。

一、内部技巧与情景交融

宗白华描述了意境创生的动人情景:即“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与景交融渗透、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同时也渗人了更深的景;景中全是情,情具象为景,因而涌现出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2]由此可见,景与情都是由文本生发,读者建立这种感受,是一对一的关系。诚然,播音创作出的情景交融也应当是一对一的关系,创作主体只是辅助听众感受和理解的中间介质与工具。不应该模糊文本主体,自我的‘一’应当充分融入文本及原作者的‘一’,尽可能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见图1)

在这个大的前提下,我们即可知,内部技巧所包含的:内在语、对象感、情景再现等都是为了还原文本而展开。以李白的《静夜思》为例。

图1 为诠释学美学整体关系循环示意[3]

在运用发语性内在语及特定对象感构造意境时,“床前明月光”就不仅仅只是一个叙述性的场面了。我是对‘你’来说,‘你’就是我的对象,这个‘你’也代表了受众的角度;而在朗诵之前,以“你看到了吗?”为内在语,这一句“床前明月光”就显得亲切自然、赋韵于境,克服了冷淡、呆板的习惯语势。

在运用情景再现技巧构造意境时,诗已经不是书面语。我们首先得‘理清头绪’;思考画面开头是什么?接下来如何变化?运用电影镜头语言时是全景还是中景,是俯拍还是仰拍。如“举头望明月”与“低头思故乡”就得心中有数,需要运用语气的变化将仰视与俯视表现出来。其次要‘设身处地’;朗诵主体应当就在这个情景中。但应当明确的一点是,朗诵者不是李白,也不可能是李白,就算是后来的李白也不是当时的李白。意境具有即时性,也就是张颂老师说过的时间性。只有那一刻的李白才构成了静夜思的意境。朗诵者只是在身处此情境中,他看到了李白的言行举止。然后得‘触景生情’;当朗诵者看到李白在静夜思中的所见所感,不能心如木石,而应共情,触发自身的思乡之情。思乡之情常见,但个人所见毕竟有限,必要时需得移情。最后要‘现身说法’,明确这个转化过程的任务及责任,使意与境充沛而客观。让情绪尽可能哀而不伤、意蕴绵长。

二、外部技巧与虚实相生

刘润曾经写道:“在朗诵这种声音艺术中,“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体现为一种对比关系,即运用一定的具有对比关系的语言表达技巧来实现诗歌深层内涵与特有的气韵。”[4]这种凸显对比关系的语言表达技巧其实就是播音创作的内部技巧,即停连、重音、语气、节奏。同样以李白的《静夜思》为例。

在运用回味性停连及对比递进性重音来表现“虚实相生”特征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一句如果句句衔接读下来,也能明白意思,体会感情,但总觉得兴致不够、兴味不浓。而如果将动作与目的隔开,举头做什么,低头想什么带入诗句。尤其是在非回味性词语‘明月’之后缩短停顿时间,而在回味性内在语‘低头’之后停顿足够,就能留白从而给受众以想象空间,给人以回味的余地。同时,‘举头’与‘低头’两个动作,应运用对比性重音渲染对比气氛,深化对比感情,区分主次,‘举头’的语势上扬但声音较轻,‘低头’语势平缓但声音较重,相反相成。

在语气层面,首先要把握感情色彩的拿捏。这种可感性的目的是为了让受众感受到,而并非以竭尽全力为好。不是富有深情才能感染听众,过于投入其中反而破坏了意境的形成。低头思乡的情感要有所控制,创作主体只能感受李白,但并不是李白,过于悲伤显得矫揉造作,哀而不伤更能使其意味无穷;其次在语势的运用中,举起类语势的使用让静夜思的虚实两景更为凸显。如“疑是地上霜”,疑是二字的语势在疑问的目的支配下,应语势上扬,上至山腰,气提声止。在节奏层面,主要侧重手法,因为节奏的把控涉及音律层面,音律是与意境平行且交错的美学范畴。诚然,节奏中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又是最能表现和生发意境虚实特征的,具体对应关系不再一一论述。但总体要把握住四个字,即控纵有节,“控制时不必过于紧缩,放纵时不必过于驰骋”,[5]使技巧为我所用,而不能被技巧所支配,才能造就和谐自然的虚实之境。

文章来源:《艺术大观》 网址: http://www.ysdgzz.cn/qikandaodu/2020/1102/526.html



上一篇:计算机平面设计中的技术和艺术<sup>①</sup>
下一篇:论舞蹈技巧在舞蹈中的运用

艺术大观投稿 | 艺术大观编辑部| 艺术大观版面费 | 艺术大观论文发表 | 艺术大观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艺术大观》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