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艺术大观》收稿方向[05/28]
- · 《艺术大观》投稿方式[05/28]
- · 《艺术大观》征稿要求[05/28]
- · 《艺术大观》刊物宗旨[05/28]
翻译,说到底是语言的艺术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翻译和语言有直接的关系。翻译涉及两种语言的转换,确切地说,是把“源语”(source language)转译成“目的语”(target language),而不失原有的信息。译介的过程始于语言,又终于语
翻译和语言有直接的关系。翻译涉及两种语言的转换,确切地说,是把“源语”(source language)转译成“目的语”(target language),而不失原有的信息。译介的过程始于语言,又终于语言,牵涉面虽广,关键却是语言,因为其实质乃是用另一种语言忠实地再现原作的“精、气、神”(尤见于文学翻译),说到底,翻译是语言的艺术。
在两种语言的转换中,译者起的是“中介”作用,始终斡旋于两者之间,被论家称为“媒人”,也是不无道理的。译者在两种语言上的修养,尤其是对“目的语”的运作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译事的成败,因为最后呈现给读者,并为其所接受和评判的是“目的语”文本,通常即读者母语的文本,由此也突显母语修养对翻译的重要性。德国汉学家顾彬批评当代中国译者的母语不够好,可谓切中肯綮之言。今日译坛虽是热闹,却难出大家,也与译者的母语修养不尽如人意有关。过往译界的盛况,更从另一角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依据。
前辈翻译家,由于时代的局限,以外语学习的条件而论,也许不如今人,因此多少累及他们对外语的熟谙,留下些许遗憾。但那个年月自幼刻苦而漫长的文化修炼,使他们在母语修养上,相比现时的译者,握有压倒性优势,最终取得了今人难以达及的翻译成就,并由此在那个相对闭塞的年代,涌现出了众多卓越的翻译家,带来译坛的空前繁荣。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现象是他们同时又多是作家(如鲁迅、周作人、郁达夫、茅盾、巴金、曹禺、冰心、许地山、夏丏尊、朱生豪、徐志摩、田汉、夏衍、王统照、周扬、冯雪峰、周立波、徐迟等),往往先因自己的创作而蜚声文坛,以作家的身份引人注目,后对翻译感兴趣而入此行,并由于其高超的母语表达能力而迅速获得成功,这又一次证明母语修养对翻译的重要性。
然而,这种重要性至今并未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大学的不少翻译专业,似乎对传授翻译技巧情有独钟,有关这方面所开设的课程、发表的论文、出版的专著也不在少数。给人一种错觉,似乎翻译技巧胜过一切。的确,翻译需要技巧,讲一点不无好处,但技巧对于译者,犹如创作方法之于作家,不是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不应过分渲染,而忽略其他更重要的关切。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对母语修养的强调和用力均显不足,没有引导学生在这方面狠下功夫。而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学生,母语的掌握本来就“先天不足”,到了大学里又未适时“补课”,上网基本代替了阅读,他们的母语修养令人生忧。对于几乎靠语言“吃饭”的翻译专业学生,此类偏差,如不及时纠正,从长远看会殃及翻译人才的成长。
要提高母语水平,语感的培养十分重要,语文学家对此早有共识。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是对语言的感受,一种直觉,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判断能力和使用能力。有了较强的语感,对他人文字的优劣,洞若观火;自己使用语言也能得心应手。语感的培养要从小抓起,中小学语文教育是关键。但大学并非注定就无所作为,抓比不抓要好,抓紧了总会出效果。从宏观角度看,训练语感学好中文对所有大学生都无比重要,因为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而对当前为数甚多的翻译学科来说,更是“基础的基础”。要弥补学生中文修养的缺陷,大量阅读不失为一剂良药。要提倡和鼓励学生,特别是文科生,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尤其是经典,细水长流,持之以恒。如此,不愁中文水平不会提高。
翻译是语言的艺术,提高中文修养对搞好翻译至关重要,我们没有理由不引起重视。应采取相关措施,达到预设目的。
翻译和语言有直接的关系。翻译涉及两种语言的转换,确切地说,是把“源语”(source language)转译成“目的语”(target language),而不失原有的信息。译介的过程始于语言,又终于语言,牵涉面虽广,关键却是语言,因为其实质乃是用另一种语言忠实地再现原作的“精、气、神”(尤见于文学翻译),说到底,翻译是语言的艺术。在两种语言的转换中,译者起的是“中介”作用,始终斡旋于两者之间,被论家称为“媒人”,也是不无道理的。译者在两种语言上的修养,尤其是对“目的语”的运作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译事的成败,因为最后呈现给读者,并为其所接受和评判的是“目的语”文本,通常即读者母语的文本,由此也突显母语修养对翻译的重要性。德国汉学家顾彬批评当代中国译者的母语不够好,可谓切中肯綮之言。今日译坛虽是热闹,却难出大家,也与译者的母语修养不尽如人意有关。过往译界的盛况,更从另一角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依据。前辈翻译家,由于时代的局限,以外语学习的条件而论,也许不如今人,因此多少累及他们对外语的熟谙,留下些许遗憾。但那个年月自幼刻苦而漫长的文化修炼,使他们在母语修养上,相比现时的译者,握有压倒性优势,最终取得了今人难以达及的翻译成就,并由此在那个相对闭塞的年代,涌现出了众多卓越的翻译家,带来译坛的空前繁荣。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现象是他们同时又多是作家(如鲁迅、周作人、郁达夫、茅盾、巴金、曹禺、冰心、许地山、夏丏尊、朱生豪、徐志摩、田汉、夏衍、王统照、周扬、冯雪峰、周立波、徐迟等),往往先因自己的创作而蜚声文坛,以作家的身份引人注目,后对翻译感兴趣而入此行,并由于其高超的母语表达能力而迅速获得成功,这又一次证明母语修养对翻译的重要性。然而,这种重要性至今并未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大学的不少翻译专业,似乎对传授翻译技巧情有独钟,有关这方面所开设的课程、发表的论文、出版的专著也不在少数。给人一种错觉,似乎翻译技巧胜过一切。的确,翻译需要技巧,讲一点不无好处,但技巧对于译者,犹如创作方法之于作家,不是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不应过分渲染,而忽略其他更重要的关切。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对母语修养的强调和用力均显不足,没有引导学生在这方面狠下功夫。而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学生,母语的掌握本来就“先天不足”,到了大学里又未适时“补课”,上网基本代替了阅读,他们的母语修养令人生忧。对于几乎靠语言“吃饭”的翻译专业学生,此类偏差,如不及时纠正,从长远看会殃及翻译人才的成长。要提高母语水平,语感的培养十分重要,语文学家对此早有共识。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是对语言的感受,一种直觉,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判断能力和使用能力。有了较强的语感,对他人文字的优劣,洞若观火;自己使用语言也能得心应手。语感的培养要从小抓起,中小学语文教育是关键。但大学并非注定就无所作为,抓比不抓要好,抓紧了总会出效果。从宏观角度看,训练语感学好中文对所有大学生都无比重要,因为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而对当前为数甚多的翻译学科来说,更是“基础的基础”。要弥补学生中文修养的缺陷,大量阅读不失为一剂良药。要提倡和鼓励学生,特别是文科生,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尤其是经典,细水长流,持之以恒。如此,不愁中文水平不会提高。翻译是语言的艺术,提高中文修养对搞好翻译至关重要,我们没有理由不引起重视。应采取相关措施,达到预设目的。
文章来源:《艺术大观》 网址: http://www.ysdgzz.cn/qikandaodu/2021/0202/598.html
上一篇:吃 烟
下一篇:大班英语课堂管理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