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艺术大观》收稿方向[05/28]
- · 《艺术大观》投稿方式[05/28]
- · 《艺术大观》征稿要求[05/28]
- · 《艺术大观》刊物宗旨[05/28]
苏州园林造景艺术浅析以三大园林之一留园为例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1 留园前景及概述 园林数量虽多,却留存不易,苏州在明清时期大造私家园林,见解独到手法高明,幸而代代传承得存至今。 刚进留园,空间说不上开阔,阴暗的廊道中悄悄开一处天井
1 留园前景及概述
园林数量虽多,却留存不易,苏州在明清时期大造私家园林,见解独到手法高明,幸而代代传承得存至今。
刚进留园,空间说不上开阔,阴暗的廊道中悄悄开一处天井,及至明瑟楼,突然有了视野,远远地看到嶙峋的山,淡淡的倒影,幽幽的树林。
这是留园,现在由平面图看过去,自园门到大戏开场的古木交柯,竟有占据整个园子纵向距离近三分之一的长度,但是那段路径使人焦急,却放在文章开头讲,是有原因的,回想进门之后,廊子虽曲折狭长,但几步之后,有转折处的小厅,角落处堆叠湖石,植树,石头整个倚斜于白墙边,似乎是透过墙露出的山脚。而在这处景致对面的廊道东侧,便是当时主人的旧宅,整个后花园的山水盛景,就从这里开始。
这里有趣的,其实这个宅子从正门出去,便是市井街巷,试图容人遐思一下,当年那些居者走到此处,推开门,旁边一道幽暗的小道,更扎眼的是眼前,石头树木,高墙,恍然似乎居于尘世之外山野之中,心机的设计师又于视线前方设廊道,布景,名“古木交柯”,开花窗,隐约瞥见池岸叠石,山林亭台,仕人偶有闲情逸趣意在山林,“身在江湖,情驰魏阙”,形容此处再合适不过。 原来看待园林,是仕人不得出世,借以凭吊山水,遥寄心绪,竟真如世外山林一般,缓步咫尺,便恍若隔世。
2 留园主体景观赏析
汲古得绠,意为求学需下功夫求线索,汲古得绠处,是主厅五峰仙馆的偏房。这个地方向东,是中央水池,小蓬莱,当时从涵碧山房穿过,身后是叠石院墙,又颇有下山见舍见池的惊喜感,涵碧山房紧贴着南边的明瑟楼,高度不及明瑟楼,立面上也比明瑟楼更为封闭一些,因为涵碧山房和绿茵轩一致,在另一条,也就是祠堂流线末端,是迎接客人拉开大幕的位置,故其向南方作全开放,视线刚好通过假山承接,还可以看见过廊,那过廊与旧宅来的客人所走的绿茵轩相连,山房中再设座椅,有并座居于两端,中间是四人的牌桌(大概),形制上是会客之用,该是对弈饮茶的好地方,倘若端了菜肴呈在这桌上,略煞风景。
山房前面有台子,立在水上,沿岸设了宽于山房进深的场地以供赏景,说是这么说,有些地方总使人想发问一番。
譬如,从可亭到濠濮亭,近岸处都堆砌石块,如同山林中溪涧自然形成,力避石岸陡峭,可这处却大肆用制式石砖砌出池岸,不仅如此,还高高跃于水面之上,作何意图呢?
之前小心植树堆石,营造世外深山的假象,行至此处,却突然如同王室宫殿迫不及待要炫耀财富,造水上厅堂,似乎不该是造园者想要的意趣,若是后世修缮所得,只是可惜了。
问题问完了,注意左手边小岔路分出三条,如果是当作登山的旅途,应当分别是登峰的险路,山腰的栈道和山脚溪边的石子路,迫于园林的大小所限,栈道只得依着一条院内的墙建起来,这条路的待遇之不公,使得比起两边崎岖精彩的小道,落寞冷清已自不消说。
沿着中间“登山路”缓缓而行,留意,四顾,然后缓慢,因为害怕多走两步就走到了尽头,因为确实有值得玩味驻足的地方,望见下面的路已有贴近水面的石板桥,没有栏杆,就是石板,就要这样做,显得水面空阔,消磨人的尺度感。青苔附上去,视野中一定要加入高大一些的树木遮挡,名字不知道,但是需使人走走停停,不能放眼看清,加之脚下崎岖,登山的味道便渐次浓郁了。
路上石头的陈设自然也讲究不少,只能说出极少的一部分。
过了闻木樨香轩,稍有变化,挑选瘦削的湖石,堆叠地高过人头,脚下石阶也跟着变窄变陡峭,此时已与下方水面高差四五米,全然不觉,再累一点,汗多出一点,和爬山无异。
顺着,可亭,小巧玲珑,最高,沿山路而下,曲桥,濠濮亭,都容一人通过为好,濠濮亭前面几步远,借着涵碧山房的背景,有一块高耸的石头,应了“粉墙为纸,以石为绘”的句子,加之留园建筑讲究,栗色门窗温和地压下背景的色调,构成协调自然的画面。
濠濮亭向北看,造景手法在此显得有些刻意,清风池馆是由主厅出来用以眺望的空间,整个房间挑出浮于水上,呼应着水池中央错落的假山,到此结束,岸边条石加湖石叠出自然石矶状,好,但要再加上假山古木,没有路可走的断头桥,硬生生截出很小一方水域来,好像是眼看着又依白墙形成画卷,又似乎驳船于此的游人可以眺望可亭枫杨,总觉得生硬。
文章来源:《艺术大观》 网址: http://www.ysdgzz.cn/qikandaodu/2021/0708/1597.html
上一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追问艺术
下一篇:苏轼饮食诗文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