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同样的东西在你手里叫垃圾在他手里叫艺术

来源:艺术大观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8 13:5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柯文沣展示干花相框 和新中国同龄的福州人柯文沣,在当地是一位顶有名气的环保达人。他带着小学生“捡垃圾”,带着一群老头老太在水泥地种菜,还推动福州建成第一个垃圾分类社

柯文沣展示干花相框

和新中国同龄的福州人柯文沣,在当地是一位顶有名气的环保达人。他带着小学生“捡垃圾”,带着一群老头老太在水泥地种菜,还推动福州建成第一个垃圾分类社区,垃圾箱从标配一个变成两个……

这位“环保老顽童”的“拾荒”20 年,恰恰是中国内地民众环保意识增长的20 年。

手作新玩法,让垃圾“重生”

见到柯文沣时,他正独坐在房内,摆弄着已经平整好的牛奶盒。两把剪刀,一个热胶枪放在身边,只见他娴熟地拿起剪刀,将折好的圆锥形剪下,再制作机翼、驾驶舱,短短20 分钟,一个用牛奶盒制作的小飞机模型便成型了。

为了唤起民众对废物再造的热情,柯文沣构思创造了不少老幼咸宜的小玩意,其中飞机是最受欢迎的。“垃圾的分类与三化(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是体现一个城市和市民文明的试金石。”柯文沣说。

尽管柯文沣的手作作品十分精致,但他从未想过商业量产。在他看来,以此吸引民众,提升环保意识比个人获利更为重要。他也十分希望能成立个人工作室,以团队协作形式推进环保宣讲活动。

在柯文沣的家里,用废弃物制成的小玩意并不少见。他向记者展示一只别致的相框,框内是绚烂多姿的干花,红的、黄的、绿的,色彩缤纷。“上面的画是天然的野花,趁纸浆湿湿的时候压扁一下然后放在纸上面。”柯文沣说。

柯文沣还会在废纸再造后,贴上花朵,制作成一张张创意又环保的贺卡。

柯文沣纸雕作品

鹰击长空图

有时,柯文沣走进乡村,开展环保与家庭废弃物再生的讲座,教村民把废纸当泥巴玩。干净的纸泥,细致的纤维,良好的可塑性,好像有无限的可能!儿时捏泥人赛泥饼的感觉又回来了。

这几年,柯文沣不断尝试废纸废弃物的新玩法。他利用早年学到的雕刻手艺和产品设计的经验,极尽所能地让垃圾“重生”。

一轮旭日,奔腾的海浪,苍鹰低掠,唯美华丽,颇有油画的神韵。柯文沣告诉记者,面前的这副鹰击长空图,包括相框,全部用废弃材料做成。柯文沣在废纸再利用的装饰作品中寄予自己的理想和情怀。鹰击长空是他偏爱的题材,他在相框背面题词:致与共和国同命运的一代兄弟战友!

许多废弃纸皮、纸箱经过柯文沣的奇思妙想和精湛手工,变成了欢乐小乐队公仔、熊猫、摩托车等一系列生动有趣的纸雕作品,形象生动,趣味十足。

而这个巧思的根源还要从柯文沣在20 世纪80 年代的工作经历说起。

他曾在社区引领“捡垃圾”新风尚

1984 年,柯文沣在上海外企工作,当时他就接受欧洲的环保理念教育并在企业中推行,至今已近40 年。让他触动最深的不是当时令人艳羡的“白领”身份,而是欧洲老板近于严苛的环保习惯要求。

2000 年,柯文沣从上海退休回到福州长住,突然发现有点“水土不服”了。当他把垃圾细致分好类,拎着几个垃圾袋下楼去,却尴尬地面对一个不分类的垃圾桶。邻居笑他:“你分得好好的有什么用,还不是全搅在一起?”

柯文沣身上有一点唐·吉坷德的天真和坚持,尽管连收垃圾的环卫工都取笑他“多此一举”,他还是“墨守成规”。至今,他家里的分类垃圾桶仍有厨余、废纸、塑料等5 类。

柯文沣不但把垃圾分类处理,他连果皮烂叶也不“放过”。他用红糖和这些厨余垃圾沤在密封的废水瓶里,发酵成酵素有机肥,还在小区里找了一角黄土荒地,用发酵厨余进行“土壤改良革命”。

转折就出现在黄土地里开出芳香柠檬花的时候。柯文沣笑眯眯地对记者回忆说,大家都是干过农活的,都不相信那块水泥堆里刨出来的黄土地还能种地开花。“你用的是什么肥?邻居们都稀奇了,纷纷来取经。”

2009 年,因为小区居民“捡垃圾”蔚然成风,这个三盛果岭小区成为福建省第一个“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小区每个住楼都配备了两只垃圾桶,便于居民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分类处理。

“捡垃圾专家”走进农村

2013 年,他们还成立了福州第一个绿植社团“乐耕社”,主张“一米阳光,绿色家庭”。小区物业给了他们一块50 平方米的地,上海青、卷心菜、向日葵……这边绿意融融,那边垃圾量锐减。

“在家阳台、屋前房后、甚至楼顶,进行力所能及、正确地堆肥种菜,看似小事情,却是大家举手可为的,可以改善环境、应对气候变化。”柯文沣说。

文章来源:《艺术大观》 网址: http://www.ysdgzz.cn/qikandaodu/2021/0728/1616.html



上一篇:金鸡湖学校艺术体育科技齐开花
下一篇:在金鸡湖畔沉醉粉画艺术

艺术大观投稿 | 艺术大观编辑部| 艺术大观版面费 | 艺术大观论文发表 | 艺术大观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艺术大观》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