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张云雷被京剧艺术家称赞引热议,传统艺术势弱

来源:艺术大观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01 09:4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颇有感触啊。 2月27日,媒体放出了一段在河南鹤壁几名戏曲演员冒着大雪在露天的台上唱戏,而台下就两三个人看,唱戏的人很敬业,依旧坚持唱完,五味杂陈。 可能也是巧合,2月

颇有感触啊。

2月27日,媒体放出了一段在河南鹤壁几名戏曲演员冒着大雪在露天的台上唱戏,而台下就两三个人看,唱戏的人很敬业,依旧坚持唱完,五味杂陈。

可能也是巧合,2月26日,81岁高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曲艺泰斗尚长荣老先生在网上公开发布了一段祝福青年相声演员张云雷的视频。

视频中,尚长荣老前辈说无意中在网上看了一段张云雷唱“京韵大鼓”的片段,尚长荣老前辈表示说张云雷这几句唱得真不错,引起了他很多想法。

“祝你在牛年里,牛劲大发,金牛快乐,事业发达,阖家欢乐,心想事成”

这段视频一经发布,立刻引发网友热议,很多人觉得,尚长荣作为曲艺界的泰斗眼光和审美自然不是一般人能比,尤其尚长荣是国家级京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对于张云雷的“肯定”,这含金量绝对是不容小觑,足够说明了张云雷的优秀。

而也有部分网友觉得老先生也有“片面”的时候,老先生这么大岁数还能紧跟潮流去热播视频平台看张云雷,这是好事,但学上网更要懂网络,只看到了一个张云雷几句唱腔的片段就认为张云雷是优秀代表,就开始祝福和肯定他,殊不知张云雷是相声演员,他在舞台上说的相声比唱的京韵大鼓多得多,而且他演出的说的“荤段子”更是被诟病过。

光看了几句就公开“追捧”,不少网友都觉得尚长荣老先生不够客观,行为过于草率。

两边网友各执一词,虽然没上升到“开撕”的高度,但对于张云雷和尚长荣,甚至是京剧行当来说,都是个负面影响。

说实话,我其实是有点理解尚长荣老先生。

我认识不少学习戏剧的年轻朋友,平时聊天的时候,也谈到过张云雷,大家普遍都觉得,传统艺术,尤其是京剧国粹这块儿,是有点势弱了,老一辈的看不懂了,年轻的没兴趣。

但要说京剧太难,年轻人真的学不会么,并不是,许多专业京剧演员都调侃,自己这台下门可罗雀,德云社那小姑娘们整本的《锁麟囊》都能跟着台上的角儿唱完,实在是羡慕人啊。

所以很多京剧演员并不认为德云社流量有什么不好,时代在发展,观众的审美和品味也在改变,传统艺术不能只顾着“传统”,而忘了改良和继承。

尚长荣老前辈,可能真的是没事上网的时候翻到了张云雷唱京韵大鼓,觉得优秀就录了视频了,当然也有可能是专门就想和德云社流量代表张云雷“搭个桥”,所以才故意说自己无意看到视频觉得好。

81岁的老人了,真没几个能整天在某音上刷视频玩的。

所以我“体会”着,还是后者可能性大,理由也有简单,传统艺术总要传承的,想传承,得先传播。

传统艺术在新媒体传播方面,一直是硬伤,各大派系传到现在,断的断,没得没,想再发扬光大,必须拥抱流量。

天津相声泰斗马三立的公子马志明,在电视上亲手把“马派传人”的信物给了郭德纲,这是寄托,也是无奈,再不传,真的就断了。

尚长荣也是一样,活了这个岁数,他眼下的徒弟也不少,戎马一生,听过见过唱京韵大鼓好的孩子不说成百上千,起码十个八个肯定有,怎么不见他录视频说小王或者小李唱京韵大鼓真不错,祝福他牛年多福?

他相中的只是张云雷的“流量”罢了。

传统艺人们的坚持与传承真的不容易,大家也都理解和支持,但观众说好话的都能说,真要掏钱去看戏,还是没几个人。

希望张云雷能改变现状吧,本身影响力就大,别辜负了老前辈的“推一把”的用心,尚长荣的视频鼓励也好,河南鹤壁几位演员的坚持也罢,大家,都是希望传统文化不被遗忘。

中华瑰宝,不能没了。

文章来源:《艺术大观》 网址: http://www.ysdgzz.cn/zonghexinwen/2021/0301/664.html



上一篇:独一无二的多肉老桩艺术,这个老外养的多肉让
下一篇:艺术是相通的,源远流长的太极文化,展现出“

艺术大观投稿 | 艺术大观编辑部| 艺术大观版面费 | 艺术大观论文发表 | 艺术大观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艺术大观》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