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粤剧南派艺术传承人郑永健:让粤剧渡远洋、进校

来源:艺术大观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5-09 04:4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吴川市粤剧团演出现场受访者供图 中新网吴川5月5日电 在广东湛江吴川市梅菉镇,一方写有“吴川市粤剧团”字样的红匾临街高挂。粤剧南派艺术传承人郑永健站在一楼大堂的训练台上

吴川市粤剧团演出现场受访者供图

中新网吴川5月5日电在广东湛江吴川市梅菉镇,一方写有“吴川市粤剧团”字样的红匾临街高挂。粤剧南派艺术传承人郑永健站在一楼大堂的训练台上,面对落地镜走着过场。上场、拉山、挂单脚、亮相、撮步....。镜外人踔厉风发,镜中人目光烁烁。

三十多年前,刚从湛江市艺术学校毕业的郑永健就是在这样一方木搭舞台上开始了自己的演绎梦想。从学徒到一团之长,郑永健与南派粤剧打了半辈子交道。他说:“我现在是团长,还是广东省粤剧南派艺术非遗的传承人,我的工作就是培养人才和传承粤剧南派艺术 。”

郑永健舞台照 受访者供图

始于初心:一番甘之如饴的年少苦行

郑永健的粤西老家有“年例过大年”的习俗,八岁那年,在一场年例演出中,他第一次看到了南派粤剧。

当时,来村中表演的粤剧班子在空地上搭起舞台,郑永健站在后台角落里望着化妆镜前勾眉涂唇的粤剧演员,石墨黑、朱砂红、柳叶青、桃花黛……他看得竟入了迷。因条件有限,对粤剧产生浓厚兴趣的郑永健找来黑胶碟片自学曲艺。

郑永健告诉记者,初三毕业那年,他正赶上吴川县粤剧团(吴川市粤剧团前身)来村里招学徒,经过考核筛选,他于1986年底进入吴川县粤剧团,曲艺人生就此启幕。在剧团,郑永健潜行苦修力求臻于至善。1988年,郑永建以插班生的身份考入了湛江市艺术学校。

吴川市粤剧团外出交流 受访者供图

“学校的学习氛围非常好,我学粤剧那几年是最开心的一段时光。”郑永健笑着说,“最后一年我们还到农村去实习演出,白天排练晚上演出。当时我们住在农村的学校、办公楼、文化楼或者分到农户家庭里,甚至庙堂我们也住过。”

1991年,毕业后的郑永健回到吴川县粤剧团,从龙套跑起。“当时的老团长,也就是我们的师傅林国光老师,对我们的艺术要求非常严格,一个小小的动作都要求你做到最好。”郑永健感叹道,“艺术无捷径,舞台照功底,粤剧表演露的是真功夫,想来也是真吃苦。”

郑永健至今记得,在一场演出前,他骑摩托车不小心伤了脚。他回忆道:“当时脚肿了,还包了药。但我们粤剧南派艺术都是以武器为主,不仅要打,还要从三米高的椅子跳到另一张椅子,这叫‘高台双照镜',有脚伤也一样要做出来。”

郑永健参加广东省戏曲进校园演出 受访者供图

臻于匠心:一场通时达变的坚守遥望

作为第三代粤剧南派艺术传承人,郑永健与师傅林国光一道,载着剧团几代人心血的艺术瑰宝在时代洪流中前行。1990年,吴川粤剧团凭借一出自编、自导、自演的古装粤剧《草莽英风》在首届广东羊城国际粤剧节中展露锋芒。

“当时在广州演出的时候,古老的排场在舞台上重现,让观众眼前一亮,获得了很大的反响,几十年来都没有剧团这样表演过。”郑永健说。此后,《双雄闹殿》《李槐卖箭》等原创剧目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南派粤剧的风采。

除了粤剧团一向推崇的古老戏剧,吴川粤剧团还根据吴川本地的历史人物等文化内容创作了如《南宋孤鸿》《保金与夫人》等特色剧目,用吴川的曲讲吴川的根。

为开拓年轻市场,从2014年开始, 该剧团创作了一批优秀的现代戏,其中,现代粤剧代表作《回馈》在第十三届广东省艺术节上获好评。郑永健告诉记者,与传统戏的慢节奏不同,现代戏的音乐更轻快,唱腔和演艺内容都更接近现代生活,同时还加入了现代的舞蹈、音乐以及舞美布景,与年轻观众产生共鸣。

郑永健(左)舞台照 受访者供图

粤剧渡远洋,戏剧进校园是吴川市粤剧团弘扬南派艺术的新思路。除了日常的排练演出,郑永健常带领团员们送戏下乡,搞创作,投比赛,远渡海外开展文化交流。“自2002年开始,我们去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演出。我个人还代表粤剧南派艺术到新加坡的合作院校,给当地的学生们讲粤剧的历史、基本功,和学生们在一起互动交流。”郑永健说。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几年,吴川市粤剧团开始推进“戏剧进校园”工作。郑永健说:“我们希望培养一些小朋友,让他们对粤剧艺术感兴趣,不一定每个人都要去学,但是要知道南派艺术的历史和内涵,让小朋友多了解粤剧的魅力。”

文章来源:《艺术大观》 网址: http://www.ysdgzz.cn/zonghexinwen/2021/0509/1229.html



上一篇:艺术走入生活在北京市朝阳区三源里菜市场办书
下一篇:【五一玩转富蕴】富蕴县开展书画家艺术交流会

艺术大观投稿 | 艺术大观编辑部| 艺术大观版面费 | 艺术大观论文发表 | 艺术大观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艺术大观》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