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艺术大观》收稿方向[05/28]
- · 《艺术大观》投稿方式[05/28]
- · 《艺术大观》征稿要求[05/28]
- · 《艺术大观》刊物宗旨[05/28]
重温电影《我是医生》:通过艺术手段达到审美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2017年,由上影集团出品的影片《我是医生》首映,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为原型,讲述他年逾九旬依然奋斗在攻克癌症科研最前线的故事,获得评论界的高度
2017年,由上影集团出品的影片《我是医生》首映,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为原型,讲述他年逾九旬依然奋斗在攻克癌症科研最前线的故事,获得评论界的高度认可。
2021年5月22日,治病救人78载的吴孟超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9岁。我们重温这部曾经感动了无数观众的电影,以缅怀这位肝胆外科开拓者和创始人。
▲《我是医生》剧照
以吴孟超院士为原型拍摄一部人物传记影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观看影片之后,我觉得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优秀传记作品。
观片前,我也有一些想象,就是面对吴孟超院士,创作团队究竟会怎么拍?看完影片,我觉得整个创作是成功的,影片紧紧地抓住了我,使我这个熟悉吴孟超院士的观众也被影片的叙事所吸引。吴孟超院士人生经历中,有很多故事和事迹,可能都能够成为这部传记片要追踪的内容。但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电影,采用了一个横截面,就是他后来在上海建设肝胆中心、攻克科研难关的这一时期,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展示,这个角度的选择构成了影片的主线。同时,在主线之外,又搭建了几重叙事角度,比如说师生关系,医患关系,父女关系,这三个关系围绕着主线展开,构成了影片叙事的丰富性和多元色彩。把一个心系国家、心系人民的科学家的情怀、追求立体呈现出来。这种叙事维度的选择,不同于一般成长性的传记片,同时又非常集中,能抓住观众审美心理。
电影取名《我是医生》,平淡、从容。大部分场景在真实的医院拍摄,而无论是主演还是其他演员,表演上可以说达到了神似,尤其是在手术室的表现非常逼真,有记录的感觉。这是编剧和导演高超的地方,既表现了医生工作的特点,特别是吴孟超院士工作的特点,也表现了充分的生活气息,他既是一个医术很高超的大科学家,又是一个有普通人生活的一面,这就让观众更加容易理解、接近。
影片通过艺术手段达到其审美价值,传达的正能量自然能够产生很大的教育价值和教育意义。影片聚焦医学领域,但让观众想到我们身边还有更多的科学家,也让大家更多地了解我们的科学家。影片通过这样的表现,给我们增加了很多看点,它传达的正能量,它赋予的感染力,以及一些矛盾甚至张力,在同类表现英模人物的传记片里很少看到。所以这部影片应该得到更多地推广,让更多的观众来欣赏《我是医生》。
作者:黄昌勇(上海戏剧学院院长)
编辑:陆纾文
责任编辑:卫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来源:《艺术大观》 网址: http://www.ysdgzz.cn/zonghexinwen/2021/0523/1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