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艺术大观》收稿方向[05/28]
- · 《艺术大观》投稿方式[05/28]
- · 《艺术大观》征稿要求[05/28]
- · 《艺术大观》刊物宗旨[05/28]
艺术家用500克黄金做成1000粒米,丢进黄浦江反讽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原标题:黄金米粒丢进黄浦江反讽浪费:在小道上被环卫工当作垃圾清扫 摘要:10月15日早上八点多,上海黄浦江边的风有些大,过往的行人裹紧风衣,捂着吹乱的头发低头快步走过。
原标题:黄金米粒丢进黄浦江反讽浪费:在小道上被环卫工当作垃圾清扫
摘要:10月15日早上八点多,上海黄浦江边的风有些大,过往的行人裹紧风衣,捂着吹乱的头发低头快步走过。有人看到一位着深灰色外套,戴黑方框板材眼镜的男人在江边拍照,但并没有多留意。倒是有清洁工记得,这人头发染成灰白色,指着地上一粒黄澄澄的米粒说是黄金,叫他去捡。他觉得奇怪,没应声,跑开了。
当晚,“用500克黄金制1000粒米扔黄浦江”冲上微博热搜榜。这是艺术家杨烨炘的行为艺术作品《我们不浪费粮食,我们只浪费黄金!》,接下来的两天里,他又把这些黄金米随意丢在街边的垃圾桶、小区下水道、公园草丛间,希望以此来讽刺浪费粮食的行为。
争议也紧随而来,有网友认为金子重归大地,“金子千万年后都还是金子,这不是浪费”,有的认为“这是用铺张浪费告诉大家别浪费”,舆论甚至将他陷入网暴之中。他妻子在得知后,也责怪他。杨烨炘没去辩解,他认为作品的价值已经显露了。
文|?魏荣欢
编辑|?毛翊君
以下是杨烨炘的讲述。
扔米饭就像扔黄金
那天早上八点我就到江边了,陪我一起去的是一位记者朋友。当时是阴天,还刮着风,江边的人很少。扔的过程很快,没什么人注意到,反倒是拍照时会有人瞄两眼,但也没发现我手上握的是金子。
黄浦江是作品的第一站,接着我步行穿梭在城区,一路走一路丢,把黄金米丢在路边、草丛里、干垃圾桶、下水道、立交桥下,甚至出租车里。像落叶一样自然,不引人注意。
没有人相信那随意丢弃的是金子。我在一条小道上扔的时候,刚好遇上一位环卫工清扫路面。他看了一眼那粒黄灿灿的东西,用扫帚把它和废纸片、空瓶子堆在一搓。我忍不住提醒他,那是黄金做的。那位50多岁的老人狐疑地看了我一眼,头也不回走掉了。
杨烨炘在黄浦江边扔黄金米。讲述者供图
前段时间,在公司点外卖触发了我创作这个作品。我发现外卖配的米饭厚厚一块,根本吃不完,剩下的基本上都扔到垃圾桶里了。那瞬间是非常痛心的。
其实,国家倡导“光盘行动”的时候,大家还比较积极响应。但今年以来,我感觉总体的节约意识渐渐松懈,湿垃圾桶里的剩饭菜又多了起来。
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在把米饭扔到垃圾桶的那一瞬间,内心会有一种惋惜愧疚的感觉,就像把很贵重的东西扔掉。所以我这次选了黄金这种贵重的东西,跟最司空见惯的大米形成两个极端——扔米饭就像扔黄金。
比较凑巧的是世界粮食日临近了,这样天时地利人和,产生的社会反响可能会更好一点。
我查了不少报道和评论,有数据提到,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约为3500万吨,浪费的食物相当于3000多万人一年口粮。我觉得,这意味着我们每年浪费了3500万吨黄金。
《触目惊心,中国人每年把3500万吨黄金给扔了》,这是我最初的作品名。但我总觉得这名字不够有张力,改了几回,最终确定为《我们不浪费粮食,我们只浪费黄金!》。
让每个人的心痛一下,这是我想达到的效果。过去一个多月,一旦新念头产生我就赶快在备忘录里记下来。
我曾想过,把这些黄金米粒展览出来,告诉大家每一粒米都是黄金。但这个想法很快被否决了,因为这样展览重点是在宣扬黄金的价值跟大米的价值是一样的,没有聚焦在浪费这些事情上面。
为了引发人们共情的心痛,我决定做一个大家日常都做过的事情,像丢弃普通剩米粒一样把黄金米粒丢到江水、垃圾桶里。
在确定主要实施地点的时候,我列了包括南京西路、人民广场在内的几处人群聚集地,后来还是把黄浦江作为主要地点。用扔湿垃圾的感觉,把黄金米粒扔到黄浦江里,视觉的感染力和艺术的张力就会得到几倍提升。扔到江水里,很难打捞上来,那种不可获得感可能会刺激一下大家的心。
现实冲突
这个想法更本质的来源是我内心冲撞了很久的矛盾。
我出生在台州农村,家里有几亩水田,爸爸每天到田里劳作,天黑才回来。在他早上出门前,妈妈会准备好一个篮子,里面放着做好的午饭,用布裹着保温。晚上,妈妈要做一个老酒炖蛋给爸爸补身体。
忙的时候,我和姐姐也要帮忙,光脚站在田里,弯着腰把秧苗一颗一颗插进田里。一天下来腰酸得很难直起来,都是微驼着背走回家,然后贴满止痛膏。在水里干活,还会常常遇到水蛭偷偷吸附在腿上,等发现的时候它已经吸得肥肥大大了,把它拔出来,腿上会留下一个很大的印子。
文章来源:《艺术大观》 网址: http://www.ysdgzz.cn/zonghexinwen/2021/1020/1708.html